UnsplashのToby Elliottが撮影した写真
很久以前,我有點情緒問題,常常會陷入焦慮、難過、不安,久久不能自己。在看了一些書、許多次的反省之後,我的想法凝聚成:「人能改變的,只有自己」;關於自己的,就改;其他的,要碼接受,要碼立定方向改變自己,讓自己的影響力成長到足夠改變這一切。問題將會迎刃而解。遵循這個原則,我的日子好過許多,起碼怨天尤人的狀況少很多,我的抱怨對象就剩下永遠不夠努力的自己,呵…也算是種進步?
隨著時間推移,有天我發現了「寧靜禱言」。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,但它比我更進好多步。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。
先貼一下Wiki,來介紹一下我很喜歡的寧靜禱言:
寧靜禱文是最早由神學家尼布爾開始的無名祈禱文,後來被稱為寧靜禱文。已被匿名戒酒會與其他的十二步項目正式採用。有許多不同的版本,洪蘭在《改變:生物精神醫學與心理治療如何有效協助自我成長》一書中翻譯的版本是:
親愛的上帝,請賜給我雅量從容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,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,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,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。
整句話的重點,就是「接受的雅量」、「改變的勇氣」、「分辨的智慧」。
「接受」,意味著放下對於事物的控制,去接納這種無能為力。有時候,我們就是會遇到一些無法改變的情況,比如失去至親、面對已成定局的失敗,或是遭遇各種不平的對待。在這些時刻,我們需要學會接受,接受現實,接受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。這不是放棄,而是一種釋放,一種讓心靈得到解脫的方式。讓我們能有繼續向前的力量。
有些事情,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它們的本質,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它們的態度。比如,面對挑戰,我們可以選擇用積極的態度去應對,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,而不是沉浸在消極的情緒中,一愁莫展。同時,我們也可以透過努力,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習慣,追求更好的自己。
最後,「分辨」。分辨意味著辨別事物的本質,明白什麼是我們可以改變的,什麼是我們無法改變的。這需要智慧和洞察力,需要我們冷靜地觀察和思考,需要我們持續的拓展更新自己的智識。當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事情的本質時,我們就能更好地作出明智的選擇,走上更正確的道路。
總的來說,當我們學會了「接受、改變和分辨」,我們就能夠在困難中找到堅韌,在逆境中保持希望,在叢林中踏出坦途。共勉之。